國內油脂市場在節前經歷了超跌后反彈。假期外圍市場變化如何?國內三大油脂豆、棕、菜能否延續節前漲勢?或復制去年十一后的大漲行情?以下是根據外圍市場變化以及結合市場實際情況,作簡要分析,僅供參考!
豆油現貨市場參考價,截至9月28日午間,國內沿海主要廠商一級豆油現貨平均報價約8480元/噸左右,其中大連地區約8570元/噸。天津地區約8460元/噸、日照地區約8540元/噸、張家港地區約8460元/噸、東莞地區約8390元/噸、防城港地區約8380元/噸左右。
假期美豆市場概況
北京時間9月30日凌晨,美國農業部USDA公布了季度庫存報告。截至2023年9月1日,美國舊作大豆庫存總量為2.68億蒲式耳,市場預期為2.42億蒲式耳;低于去年同期的2.74億蒲,也是兩年來最低庫存。但這一數據比分析師平均預期高出2600萬蒲,報告相對偏利空。上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CBOT)大豆期貨下跌,基準合約收低1.96%,創下三個月來的新低。本周以來美豆處于跌多漲少的局面。本周初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CBOT)大豆期貨上漲,從早盤觸及的三個月低點反彈,部分原因在于私人出口商報告對華銷售大豆,鄰池玉米和小麥期貨上漲也帶來支持。美國農業部周一盤后報告稱,截至周日(10月1日),美國大豆收獲進度為23%,而去年為20%。此外,大豆作物長勢有所改善,52%評級優良,高于一周前的50%,但是低于一年前的55%。周二,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CBOT)大豆期貨創下三個月來新低。美國大豆作物狀況改善,產量可能高于美國政府預期,令大豆價格承壓走低。周中,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CBOT)大豆期貨收盤在狹窄的區間誒漲跌互現,其中基準合約略微上漲,美元匯率回落提供了一些支持。昨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CBOT)大豆期貨連續第二日上漲,因為鄰池玉米和小麥強勁反彈,美元匯率疲軟,出口銷售改善,吸引買盤逢低吸納。但是國際能源價格繼續下跌以及美國大豆收獲的季節性壓力,制約大豆反彈空間。昨日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報告顯示,截至9月28日當周,美國2023/24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808,500噸,比一周前提高20%,高于去年同期的777,100噸。原油方面:與節前相比,原油出現了大幅下挫,昨日國際原油期貨下跌2%,延續了上一交易日近6%的跌幅,因為市場參與者對燃料需求遭到破壞感到擔憂,盡管歐佩克聯盟維持減產將導致四季度原油供應保持緊張。
棕櫚油期貨以下跌為主
上周五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(BMD)棕櫚油期貨的基準合約收盤略有下跌,回吐了早盤漲幅,主要反映出令吉匯率走強帶來的壓力。周一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(BMD)毛棕櫚油期貨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跌。船運調查機構ITS和AmSpec的數據顯示,9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環比增長5.4%至8.1%。作為對比,9月1日至25日的這里可以出口量環比增長15.2%到17.5%。印尼將10月上半月的毛棕櫚油參考價上調至每噸827.37美元,但是出口稅和出口費維持在每噸33美元和85美元不變。周二,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(BMD)的棕櫚油期貨震蕩整理。周三,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(BMD)毛棕櫚油期貨窄幅整理,基準合約連續第二日小幅上漲,主要因為令吉匯率持續疲軟。昨日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(BMD)毛棕櫚油期貨顯著下跌,基準收于三個多月來最低點,主要因為主要進口國的需求放慢,外部市場下跌。特別是頭號進口國印度的需求放慢,也對棕櫚油價格構成壓力。另外中國需求持續疲軟以及印度進口減少導致市場人氣低迷。
節后市場展望
進入十月份后,按照往常國內氣溫將逐步下降,豆油的消費也將逐步趨于好轉,并且經過雙節小長假的消費,下游將有一波集中性補貨。其中豆油方面,根據數據顯示,10月份我國大豆到港量下降,但整體來講豆油供應方面相對充足。小長假過后工廠開機率也將得到恢復。從節前工廠以及貿易商報價基差來看,與9月相比變化不大,多持平。棕櫚油方面,節前各地棕櫚油仍保持著低基差,由于前期買船較多,整體供應依舊充足,預計節后也將以平穩為主。菜油方面,外圍市場方面,加拿大新季菜籽已收割上市,因此我國四季度也有買船。當前國內庫存仍高于去年同期,雖節后市場有一定的補貨需求,但整體來看菜籽油價格在三大油脂中穩居高位,將限制下游的采購積極性,畢竟今年經濟運行狀況有目共睹。
綜上所述,國慶節后國內油脂現貨價格或難出現去年同期的大幅走高,預計開盤后或維持區間震蕩為主,建議貿易商可少量剛需補貨,關注下游消費情況,短期內來看我國大豆供應充足,美豆有豐產預期。重點關注美豆運輸以及巴西大豆種植進度等。欲了解更多油脂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,敬請持續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(http://www.aaacomponent.com)以及APP(http://www.aaacomponent.com/app)和微信平臺(graininfo)或可致電0451-88001128咨詢,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,享受更多特權。
特別聲明